如果仅从硬件方面来看,那么surface pro 3的提升毋庸置疑。新款产品的屏幕尺寸从过去的10.6英寸增加到了12英寸,这不但与传闻的下一代macbook air不谋而合,并且2160x1440的分辨率也处于目前业内领先的位置。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,屏幕尺寸的增加并没有对机身的便携性造成负面影响,800g的机身重量、9.1mm的整机厚度反而比上一代产品有了百分之十左右的降幅。
性能方面一直是surface pro系列的优势,而这款全新的surface pro 3除了提供英特尔haswell平台i5-4300u处理器之外,还有相对低端的i3和高端的i7版本可供消费者选择。此外,该设备还拥有4gb/8gb运行内存,64gb-512gb存储空间。应该说surface pro 3的核心硬件性能与目前的超极本产品相仿,完全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商务办公和日常娱乐需求。
2、使用体验难以与笔记本看齐虽然surface pro 3拥有触控屏幕和一支专业触控笔,但是如果你是想用来办公,那么键盘输入才是王道。不过,即使全新的type cover键盘盖经过了全新设计,触控板较前代产品在面积上增大了68%,并减少摩擦78%,但是在进行大量文字输入的时候,工作效率和舒适度显然不及笔记本键盘。
不过,更为致命的是surface pro 3的背部支架设计,要知道在移动办公的时候,用户更习惯将笔记本放在腿上使用,但即使是经过全新设计的kickstand背部支架最大开合角度达到了130度,仍然使得其难以实现在腿上操作。
3、定价策略不符合市场趋势不可否认的是,混合设计的产品模具要比一般笔记本更昂贵,但是surface pro 3的价格却高的离谱。最低配i3处理器、4gb ram和64gb存储空间版本的价格为5688元,而这还没有包括价格近千元的键盘外壳,如果选配齐全价格高达6688元,这要比配置相同的传统笔记本价格高出不少。
同时,微软的定价策略也不符合市场趋势,如今不管是pc市场还是平板电脑市场都有明显增长放缓的迹象,尤其是在平板电脑市场中,低价平板正在成为平板电脑增长的主要动力。即使其定位是笔记本替代品,但归根结底还属于平板电脑,如此高的定价相信会让这款产品损失不少的潜在消费者。
那么微软为什么要将surface pro 3定位为笔记本替代产品呢?首先,微软希望强调这款产品不仅仅是一台平板电脑的理念,它不仅可以完成简单的网页浏览、视频播放等功能,更可以帮助用户完成编辑、创作这些工作,这是ipad和android平板所不具备的。
其次,微软突然改变surface pro 3的定位也是在进一步细分市场,将目标锁定在高端商务用户和企业用户人群,从而避开了与苹果ipad的直接竞争。不得不说,微软的这个做法还是很明智的,因为在消费市场想要击败苹果ipad只能走低价战略,而这显然也不是surface pro 3的优势。
最重要的,微软是希望借助surface pro 3的全新定位来推进由英特尔和微软共同主导的pc/平板二合一设备,我想这才是最终目的。在如今的市场大环境中,传统pc的颓势已经显露无疑,平板电脑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,而兼顾两者优势的pc/平板二合一设备无疑将是未来的大势所在。
微软如果想要在未来的移动设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,那么pc/平板二合一产品对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所以微软此次并没有对搭载rt系统的surface系列平板进行更新,而是将全部重点放在了surface pro 3上面,寄希望于这款产品可以受到消费者的认可,并为自己打开市场。
抛开价格因素,surface pro 3的确在硬件性能、移动便携性和续航时间等方面更加完善,并且将pc/平板二合一设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但是由于使用体验方面的一些限制,想要全面替代笔记本的作用还有一定难度。不过,如果你平时就是一个平板控,喜爱这种可拆卸的设计,并且希望一台设备就可以搞定日常的娱乐和办公需求,那么surface pro 3还是值得一试的。
但是如果考虑价格因素,那么到底有多少消费者会买账现在还很难说,我想微软在为surface pro 3定价的时候可能就没指望着它的出货量会很好看,而更多的是寄希望这款产品来为pc/平板二合一设备起到推动的作用。
- 嗑机汇是由比特网整机频道策划的一档it产品类栏目,通过硬件技术、应用体验及行业背景等角度实现对热门产品的全面解读,传递产品优劣、市场定位等相关信息,并深度挖掘行业动向,以帮助读者快速、准确、全面的了解产品及市场信息。内容生动丰富,视角独到,观点犀利。
-
surface pro 3
-
surface pro 3